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沿线的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被引:4
作者
梁双陆 [1 ]
张梅 [2 ]
机构
[1] 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2]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交通枢纽; 市场潜力; 城市区位; 丝绸之路经济带; 城市集聚力; 空间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51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摘要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理论中港口与城市区位的建模思想,建立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的理论模型,探讨了交通枢纽影响枢纽城市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表明,交通枢纽是否会形成枢纽城市取决于交通支线的数量、新城市区位距离原有中心城市的远近及运输的便利化程度。数值模拟显示,交通枢纽点的交通支线越多,越容易形成枢纽城市,且在距离中心城市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存在一个临界点,在该点上交通支线数对市场潜力的影响较小,当城市区位超过该临界点,交通支线越少,市场潜力越大,越有可能形成新的次级城市;运输成本越大,交通支线对市场潜力的影响程度越大,且在更高的运输成本下,越容易形成稳定的枢纽城市。实证检验表明,市场潜力、公路与铁路交通支线对城市聚集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公路等级越高,影响越大。因此,增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的市场潜力,加快沿线公路与铁路设施建设,提升公路等级,是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顺利推进,实现我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丝绸之路经济带省域空间联系与物流枢纽布局 [J].
江志娟 ;
董千里 .
中国流通经济, 2016, 30 (08) :5-13
[2]   流通视角: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国内段实施路径 [J].
樊秀峰 .
中国流通经济, 2015, 29 (04) :57-61
[3]   中国沿边开放中的交通枢纽与城市区位 [J].
梁双陆 ;
崔庆波 .
经济问题探索, 2014, (11) :12-20
[4]   “丝路精神”下的区域合作创新模式——战略构想、国际比较和具体落实途径 [J].
李建民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3, (23) :20-25
[5]   丝绸之路沿线城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J].
李建伟 ;
王炳天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2) :43-48
[6]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对周边区域影响研究——以北京南站为例 [J].
侯雪 ;
张文新 ;
吕国玮 ;
胡志丁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01) :41-46
[7]   美国大都市连绵带的综合考察及启示 [J].
郭九林 .
经济地理, 2008, (02) :235-238
[8]   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 [J].
朱显平 ;
邹向阳 .
东北亚论坛, 2006, (05) :3-6
[9]   交通经济带的基础理论及其生命周期模式研究 [J].
韩增林 ;
杨荫凯 ;
张文尝 ;
尤飞 .
地理科学, 2000, (04) :295-300
[10]  
工业区位论[M]. 商务印书馆 , (德)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