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

被引:56
作者
刘占成 [1 ,2 ]
王安建 [2 ]
于汶加 [2 ]
李铭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关键词
区域碳排放; 碳排放强度; 人均碳排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通过比较不同机构和学者对中国区域碳排放的测算结果,指出现有测算结果间存在巨大差异的具体原因,按照更加科学准确的方法重新测算了中国各省及中部、东部、西部等主要区域的能源和水泥的碳排放量,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对1990至2008年间不同区域碳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重要指标的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的区域碳排放格局是东部地区排放总量和累计排放量最大,但西部地区排放总量及占全国的份额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着重指出西部地区作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点,其目前的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高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其他地区,如不尽快转变其发展模式,则会使未来的节能减排形势异常严峻,中国的低碳经济之路仍旧任重而道远。
引用
收藏
页码:727 / 7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后危机时代矿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J].
王高尚 .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629-634
[2]   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何时到来 [J].
于汶加 ;
王安建 ;
王高尚 .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635-644
[3]   世界资源格局与展望 [J].
王安建 .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621-627
[4]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趋势分析 [J].
徐铭辰 ;
王安建 ;
陈其慎 ;
杜雪明 .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720-726
[5]   基于能源需求理论的全球CO2排放趋势分析 [J].
李晓明 ;
王安建 ;
于汶加 .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741-748
[6]   中国能源效率及节能潜力分析 [J].
李建武 ;
王安建 ;
王高尚 .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733-740
[7]   我国新能源发展障碍与应对:全球现状评述 [J].
闫强 ;
陈毓川 ;
王安建 ;
王高尚 ;
于汶加 ;
陈其慎 .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759-767
[8]   矿产资源需求理论与模型预测 [J].
王安建 ;
王高尚 ;
陈其慎 ;
于汶加 .
地球学报, 2010, 31 (02) :137-147
[9]   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实践对我国的借鉴 [J].
赵霞 ;
朱林 ;
王圣 .
环境保护科学, 2010, 36 (01) :57-60
[10]   我国各省区CO2排放状况、趋势及其减排对策 [J].
曾贤刚 ;
庞含霜 .
中国软科学, 2009, (S1) :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