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24
作者
崔明明
王雪松
苏杭
张远航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化学组分; 源解析; 主因子分析法(PFA);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8.072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在广州市区及其附近地区设立了7个采样站点采集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样品,分析了17种元素(Na,Mg,Al,K,Ca,Ti,V,Mn,Fe,Ni,Cu,Zn,As,Se,Cd,Ba和Pb),5种离子(SO24-,NO-3,F-,Cl-和NH4+)以及元素碳(EC)和有机碳(OC)的含量,讨论了PM10的化学组分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主要污染物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法对PM10的主要来源进行解析。研究期间广州地区大气PM10平均浓度为125.8μg/m3,各地PM10最主要的化学组分为有机物、SO24-和地壳元素组分,分别占PM10质量浓度的24%32%,17%21%和10%12%。通过主因子分析法确定广州地区PM10的主要污染源是地面扬尘、燃油排放、冶金化工及电子加工排放、燃煤、二次转化和生物质燃烧,其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7%,17.8%,16.3%,14.3%,10.4%和6.3%。
引用
收藏
页码:459 / 46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厦门大气可吸入颗粒物离子成分特征研究 [J].
庄马展 ;
杨红斌 ;
王坚 ;
余新田 ;
黄至 ;
曹超 ;
张学敏 .
现代科学仪器, 2006, (06) :92-95
[2]   广州市大气细粒子的化学组成与来源 [J].
陈灿云 ;
梁高亮 ;
王歆华 .
中国环境监测, 2006, (05) :61-64
[3]   太原市冬季气溶胶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J].
刘晓琳 ;
王雪梅 ;
张仁健 ;
张怀德 ;
胡良温 ;
朱凌云 ;
石磊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 (04) :494-499
[4]   北京冬、夏季颗粒物及其离子成分质量浓度谱分布 [J].
胡敏 ;
赵云良 ;
何凌燕 ;
黄晓锋 ;
唐孝炎 ;
姚小红 ;
陈泽强 .
环境科学, 2005, (04) :1-6
[5]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中含碳物质的研究 [J].
刘新民 ;
邵敏 ;
曾立民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 2002, (S1) :54-59
[6]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来源分析 [J].
宋宇 ;
唐孝炎 ;
方晨 ;
张远航 ;
胡敏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 2002, (06) :11-16
[7]   对流层光化学过程中的气粒转化研究 [J].
纪飞 ;
苏文颖 ;
秦瑜 .
大气科学, 2001, (02) :269-276
[8]  
大气环境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唐孝炎 主编, 1990
[9]   Source area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of China [J].
Hagler, G. S. W. ;
Bergin, M. H. ;
Salmon, L. G. ;
Yu, J. Z. ;
Wan, E. C. H. ;
Zheng, M. ;
Zeng, L. M. ;
Kiang, C. S. ;
Zhang, Y. H. ;
Lau, A. K. H. ;
Schauer, J. J.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 (20) :3802-3815
[10]  
Exposure to hazardou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PM 10 and CO while walking along streets in urban Guangzhou, China[J] . Lirong Zhao,Xinming Wang,Qiusheng He,Hao Wang,Guoying Sheng,L.Y. Chan,Jiamo Fu,D.R. Blake.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4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