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强国的评判体系构建及其指标化——基于GPNS的实证分析

被引:25
作者
张亚斌 [1 ]
李峰 [1 ]
曾铮 [2 ]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贸易强国; 因子分析法;
D O I
10.13516/j.cnki.wes.2007.10.003
中图分类号
F752 [中国对外贸易];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中国是"大而不强"还是"大而且强"?对于一国贸易国类型的判别,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本文基于全球生产网络(GPNS)来构建贸易强国的指标体系,并进行因子分析法的实证分析,得出贸易强国的判别标准,即贸易效益因子、贸易环境因子以及贸易结构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得出结论是:中国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处于第三阶梯,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要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需要从贸易效益、贸易结构、贸易环境方三个方面着手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86 +8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由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换路径与对策 [J].
陈飞翔 ;
吴琅 .
世界经济研究, 2006, (11) :4-10
[2]   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水平升级的相关因子研究 [J].
马淑琴 ;
戴晋 .
财贸经济, 2006, (10) :64-68
[3]   全球生产网络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与结构优化机制 [J].
苏桂富 ;
刘德学 ;
陶晓慧 .
特区经济, 2005, (05) :38-39
[4]  
张科.贸易强国、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
[5]  
Dieter Ernst,Linsu Kim.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knowledge diffusion, and local capability formation[J].Research Policy,2002(8)
[6]  
陈丽丽著.迈向贸易强国的战略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7]  
陈泽星主编.中国贸易业绩指数[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8]  
《国际商报》2005年1月10日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