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大学的主体性重建

被引:8
作者
宣勇
机构
[1] 浙江农林大学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学; 主体性; 主体间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7 [学校管理];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重建我国大学的主体性,既是高等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前提,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主体性的衰落是我国大学发展中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通过回顾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结合高等教育活动主客体关系,指出大学的主体性内涵主要体现在目的性、自主性、自觉性、能动性等四个方面,应从大学、市场、政府和社会之间的主体间性中建立共主体的良性互动机制,并提出了回归大学组织的基本权力、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引入社会中介评价机制、推进大学校长管理专业化进程等大学主体性的重建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3 / 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研究及启示[D]. 田爱丽.华东师范大学. 2006
[2]  
罗马法教科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意)彼德罗·彭梵得(PietroBonfante)著, 2005
[3]  
高等教育哲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 , (美)布鲁贝克著, 1987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