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被引:49
作者
袁维新
机构
[1] 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系
关键词
生命化教学模式; 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030505 ;
摘要
生命化教学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也是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赋予教学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教学模式。生命哲学、人本主义心理学、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和对话理论构成了生命化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生命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对学生生命的发展、生命的体验性、教学活动的生成性和教学方法的对话性的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生命化教学视界下的体验教学 [J].
毛德庆 .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 (05) :119-121
[2]   数学教育中生命化教学的缺失与建构 [J].
李正银 .
教育实践与研究(B), 2006, (05) :16-18
[3]   后现代知识观与语文教育的生活化拓展 [J].
陈国庆 .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5) :27-29
[4]   试论体验性教学模式的建构 [J].
辛继湘 .
高等教育研究, 2005, (03) :64-68
[5]   让学生生命得到发展的教学艺术 [J].
田应海 .
人民教育, 2004, (20) :31-32
[6]   生命化教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样态 [J].
陈旭远 ;
孟丽波 .
教育研究, 2004, (04) :69-72
[7]   从焦虑视角探寻与解读生命教育 [J].
王北生 ;
赵云红 .
中国教育学刊, 2004, (02) :19-22
[8]   我国当代教学观的反思与重建 [J].
王敏 .
课程教材.教法, 2003, (05) :19-24
[9]   浅谈课堂教学生活化 [J].
陈丽萍 .
广西社会科学, 2003, (02) :184-186
[10]   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现代意义 [J].
李衍柱 .
文史哲, 2001, (02)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