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的空间结构研究——兼论网络型城市群建设

被引:67
作者
邓慧慧 [1 ]
刘宇佳 [1 ]
王强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国际经济研究院
[2]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市网络; 营商环境; 组态分析;
D O I
10.19581/j.cnki.ciejournal.2022.09.008
中图分类号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流动空间成为配置资源的底层逻辑,各种功能要素的空间流动不断冲击与重塑城市间联系,成为一体化空间网络的新机制和新动力。本文基于企业数字技术合作专利大数据刻画中国数字技术城市网络,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索网络地位提升的组态路径,以此响应网络型城市群建设的空间实践。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城市网络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结构流动性,空间连接的“流动”与“黏性”并存。表现在核心节点强而不多,并与其他核心节点产生“强强联合”的高密度连接;边缘节点多而不强,呈现“择优”依附于核心节点的弱连接。(2)数字技术城市网络总体受到“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分布格局的驱动呈现多重异质性,需要因地施策培育多样化的网络系统。南方依托民营企业形成了多层级多中心紧密度高但覆盖范围小的网络结构,要激励核心节点做强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北方依托国有企业形成紧密度低但覆盖范围广的、以北京为单中心的结构,要鼓励去中心化合作并推动形成新的稳定节点。(3)城市的网络地位受到行政级别、经济规模与营商环境生态共同影响且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在上升。其中,“技术-组织-环境”条件的完善是提高城市网络地位的主要方式,而“组织主导型”发展路径是数字经济发展低水平城市嵌入网络的可行选择。本文为新发展格局下建设网络型城市群,通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要素流动空间提供了重要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39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营商环境生态、全要素生产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多元模式——基于复杂系统观的组态分析 [J].
杜运周 ;
刘秋辰 ;
陈凯薇 ;
肖仁桥 ;
李姗姗 .
管理世界, 2022, 38 (09) :127-145
[2]   互联网贷款、劳动生产率与企业转型——基于劳动力流动性的视角 [J].
蔡庆丰 ;
王瀚佑 ;
李东旭 .
中国工业经济, 2021, (12) :146-165
[3]   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分工:专业化还是纵向一体化 [J].
袁淳 ;
肖土盛 ;
耿春晓 ;
盛誉 .
中国工业经济, 2021, (09) :137-155
[4]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的理论逻辑、比较分析及对策建议 [J].
“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研究”课题组 ;
李志军 ;
张世国 ;
牛志伟 ;
袁文融 ;
刘琪 .
管理世界, 2021, 37 (05) :98-112+8
[5]   企业创新网络:溯源、演化与研究展望 [J].
鲁若愚 ;
周阳 ;
丁奕文 ;
周冬梅 ;
冯旭 .
管理世界, 2021, 37 (01) :217-233+14
[6]   数字经济、创业活跃度与高质量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J].
赵涛 ;
张智 ;
梁上坤 .
管理世界, 2020, 36 (10) :65-76
[7]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生态产生城市高创业活跃度?——基于制度组态的分析 [J].
杜运周 ;
刘秋辰 ;
程建青 .
管理世界, 2020, 36 (09) :141-155
[8]   殊途同归不同效:战略变革前因组态及其绩效研究 [J].
张明 ;
蓝海林 ;
陈伟宏 ;
曾萍 .
管理世界, 2020, 36 (09) :168-186
[9]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管理变革 [J].
戚聿东 ;
肖旭 .
管理世界, 2020, 36 (06) :135-152+250
[10]   互联网重塑中国经济地理格局:微观机制与宏观效应 [J].
安同良 ;
杨晨 .
经济研究, 2020, 55 (02) :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