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制度与我国西部工业空间集聚机制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被引:7
作者
常跟应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工业企业; 区位要素; 制度; 企业调研; 兰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区位分析是理解区域工业集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近年来在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学"、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和"新区域主义"等学说的推动下,区位分析重新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基于企业调研和统计资料,分析了建国后各个阶段兰州工业企业的建立与区位条件的关系。研究表明,区位条件与兰州工业企业的建立紧密关联,但影响工业企业建立的主要区位要素是变化的,且区位要素同其他社会经济要素特别是与政策要素共同决定了兰州工业发展。区位分析是理解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工具,但区位分析应置于"特定背景"之中,把地方特征、外部联系和宏观结构性力量结合起来。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 [J].
贺灿飞 ;
刘洋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2) :59-69
[2]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省区专业化 [J].
贺灿飞 ;
谢秀珍 .
地理学报, 2006, (02) :212-222
[3]   克鲁格曼“地理经济学”述评 [J].
刘惠敏 .
生产力研究, 2006, (01) :252-254
[4]   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 [J].
吕拉昌 ;
魏也华 .
经济地理, 2005, (04) :437-441
[5]   产业集聚:地理学与经济学主流观点的对比 [J].
苗长虹 ;
崔立华 .
人文地理, 2003, (03) :42-46
[6]   中国区域发展的新因素与新格局 [J].
陆大道 .
地理研究, 2003, (03) :261-271
[7]   我国三次产业地理集聚的区位分析 [J].
杨宝良 .
探求, 2003, (03) :51-54
[8]   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空间结构解析 [J].
樊杰 ;
曹忠祥 ;
吕昕 .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04) :289-301
[9]   产业集聚发生机制的比较研究 [J].
李小建 ;
李二玲 .
中州学刊, 2002, (04) :5-8
[10]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剖析 [J].
张金昌 .
中国工业经济, 2001, (09)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