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脑室出血BAEP的改变及其病理基础

被引:4
作者
刘磊
朱德辉
郑彩梅
机构
[1] 成都军区总医院内科
[2]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
关键词
脑室出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神经病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实验系采用侧脑室恒压(5.2kPa)注血建立兔脑室出血动物模型来研究BAEP在各个时期的变化,并探讨其变化的病理基础。结果显示:注血后BAEPⅠ、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波IPL在3小时内可以正常或轻度缩短,而后随时间逐渐延长,12小时后,Ⅰ、Ⅲ、Ⅴ波PL及Ⅰ-Ⅱ,Ⅲ-Ⅴ波IPL进一步延长,波幅逐渐降低,Ⅴ至Ⅰ波先后消失。其延长的可能机制:①髓鞘周期线分离;②神经细胞内外Na+,K+浓度差下降;③神经递质含量减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49+191 +191-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神经系统电生理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陈宜张 编, 1983
[2]  
The metabolic conequences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an animal model. Pranzatelli M, et al. Annals of Neurology .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