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新红利空间的创造:机制、源泉与路径选择

被引:4
作者
任保平
韩璐
机构
[1]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红利空间; 创新驱动红利; 改革红利; 供给管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在我国传统增长红利不断消退的背景下,要进一步实现经济有质量高效益的增长就必须创造新的增长红利空间。新增长红利空间创造的内在机理和形成机制依托于总供给曲线的移动和生产可能性边界扩大的基本理论,并主要由创新驱动红利、结构红利和深化的改革红利构成,其中包含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创新驱动红利更是新红利空间中最核心的内容。因而中国未来经济增长新红利空间形成的路径在于:经济增长目标由数量向质量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式的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的转变、经济增长机制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的转变和经济发展产业选择由多元化向高级化的转变。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6+96+2 +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红利变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转型 [J].
任保平 ;
郭晗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2 (04) :5-9
[2]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J].
干春晖 ;
郑若谷 ;
余典范 .
经济研究, 2011, 46 (05) :4-16+31
[3]   供给管理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调控 [J].
刘伟 ;
苏剑 .
经济研究, 2007, (02) :4-15
[4]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胡锦涛.人民出版社.2012,
[5]  
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国家统计局; 科学技术部; 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6]  
技术创新统计手册.[M].国家统计局科技统计司编译;.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7]  
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美)罗斯托(Rostow;W.W.)著;贺力平等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