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1990—2008

被引:6
作者
黄瑞玲
李子联
机构
[1] 江苏行政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有效性; 货币的性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面临短期"保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权衡,有必要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深入考察。本文的研究得出下列结论:第一,广义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间具有大体一致的波动关系,三个变量能够很好地反映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第二,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第三,我国货币兼具中性和非中性的特征;第四,按照传统分析标准,我国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要素投入、货币供应与中国经济波动 [J].
冉光和 ;
曹跃群 ;
钟德华 .
管理世界, 2008, (02) :170-171
[2]   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 [J].
谢平 .
金融研究, 2004, (08) :1-20
[3]   货币政策作用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研究 [J].
刘金全 .
管理世界, 2002, (03) :43-51+59
[4]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J].
戴根有 .
金融研究, 2000, (09) :1-12
[5]  
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崔建军著, 2006
[6]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 商务印书馆 , (英)M.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著, 1983
[7]  
Some monetary facts .2 McCandless G. T,and W.E Weber.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Quarterly Review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