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识别视角下产业扶贫效果评估

被引:85
作者
王立剑 [1 ]
叶小刚 [1 ,2 ]
陈杰 [1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2]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精准识别; 产业扶贫; 效果评估; 倾向得分匹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产业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户彻底脱贫的根本途径,但是鲜有研究对产业扶贫效果进行准确估计。本文首先借鉴国际多维贫困指数评价方法及相关研究文献,从经济状况、生活水准以及精神依赖三个维度构建产业扶贫结果变量指标体系,测量产业扶贫效果;借鉴SPO理论与RHB模型,从个人因素、精准识别以及配套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产业扶贫效果协变量指标体系,用以测量选择性偏倚。其次,按照建立倾向得分概率模型、均衡性评价、处理效应估计以及敏感性分析的标准程序处理陕西省贫困调查数据。研究发现,陕西省产业扶贫总体效果有限,且该结论得到不同匹配方法的验证,均衡性较好,研究结果不敏感。具体而言,陕西省产业扶贫效果在一对一匹配下,人均年增收1 510.04元;产业扶贫对农村贫困户生活水准提升没有显著效果,对精神依赖改善同样没有显著效果;贫穷系数、劳动能力、技能培训、产业适应性以及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的六个显著因素。现行产业扶贫难以覆盖极端贫穷的贫困户,家庭劳动能力强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得到金融支持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村庄贫困户更倾向于参加产业扶贫;相较于产业适应性强的地区,产业适应性一般地区的贫困户更少参与产业扶贫。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提出调整扶贫贷款政策,关注底层贫困户;突破原材料供给扶贫方式,构建扶贫产业精准识别体系以及建立贫困户与企业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Contribution of ecotourism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 Nyanga, Zimbabwe [J].
Leonard Itayi Chirenje .
ChineseJournalofPopulation,ResourcesandEnvironment, 2017, (02) :87-92
[2]   Attitudes toward income inequality:perspectives from farmers living in a poverty-stricken rural area of China [J].
Hongjie Wang ;
Dongyue Li .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 (03) :159-166
[3]   精准扶贫绩效及其影响因素:基于东中西部的案例研究 [J].
陈升 ;
潘虹 ;
陆静 .
中国行政管理, 2016, (09) :88-93
[4]   连片特困地区扶贫项目到户问题研究——基于乌蒙山片区三省六县的调研 [J].
汪三贵 ;
张雁 ;
杨龙 ;
梁晓敏 .
中州学刊, 2015, (03) :68-72
[6]   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 [J].
邓维杰 .
农村经济, 2014, (06) :78-81
[7]   转型时期中国贫困的动态多维度测量 [J].
张全红 ;
周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4, (01) :60-68+159
[8]   政策执行模式对于扶贫绩效的影响——以1980年代以来中国扶贫模式的变化为例 [J].
向德平 ;
高飞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 52 (06) :12-17
[9]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作用机理研究 [J].
曾小溪 ;
曾福生 .
贵州社会科学, 2012, (12) :91-94
[10]   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县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以10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为例 [J].
庄天慧 ;
张海霞 ;
余崇媛 .
西北人口, 2012, 33 (03) :89-9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