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客运交通流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结构研究

被引:110
作者
罗震东 [1 ]
何鹤鸣 [1 ]
耿磊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
功能多中心; 客运交通流; 联系强度; 空间结构; 长江三角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12.7 [地方交通运输概况];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选取长江三角洲城市间每日公路长途客运班次和高速铁路每日经停班次作为城市间客运交通流的替代数据,从联系强度和节点关系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区域功能多中心结构的特征及演化趋势进行解析。认为在长三角城市区域层面,南北两翼的城市间联系网络相对独立,两翼城市与上海的联系以及两翼内部城市间的联系均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现象,这一现象与南、北两翼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和升级路径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枢纽,南京、杭州、宁波作为长三角次级枢纽的格局较为清晰,苏州、南通和无锡作为上海大都市区的直接腹地甚至通勤区的态势进一步显现。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完善,长三角城市区域"等级+网络"的演化趋势日益明显,一方面上海的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整个区域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发展将呈现出进一步均衡的态势。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基于网络关联的长三角区域腹地划分 [J].
赵渺希 ;
唐子来 .
经济地理, 2010, 30 (03) :371-376
[2]   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程度初探 [J].
罗震东 .
国际城市规划, 2010, 25 (01) :60-65
[3]   上海都市圈城市间经济流测度 [J].
罗守贵 ;
金芙蓉 ;
黄融 .
经济地理, 2010, 30 (01) :80-85
[4]   全球城市区域视角下的长江三角洲演化特征与趋势 [J].
罗震东 ;
张京祥 .
城市发展研究, 2009, 16 (09) :65-72
[5]   解读多中心:形态、功能与治理 [J].
罗震东 ;
朱查松 .
国际城市规划, 2008, (01) :85-88
[6]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7]   多中心巨型城市区研究:京津冀地区实证 [J].
于涛方 ;
邵军 ;
周学江 .
规划师, 2007, (12) :15-23
[8]   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特征分析 [J].
张晓明 .
地理学报, 2006, (10) :1025-1036
[9]   长江三角洲地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分析和聚类 [J].
张成 .
规划师, 2006, (09) :52-55
[10]  
制造业集群视角的长江三角洲功能多中心演化模式研究[A]. 耿磊,罗震东.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