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一带一路”陆域地理格局与环境变化风险
被引:41
作者:
吴绍洪
[1
,2
]
刘路路
[1
,2
]
刘燕华
[1
,2
]
高江波
[1
]
戴尔阜
[1
,2
]
冯爱青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地理格局;
环境变化;
风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0 [一般理论与方法];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071012 ;
0713 ;
摘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在新时期推动国际合作共赢的倡议,旨在打造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保障"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共同发展。系统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环境特征、演化趋势与未来风险格局,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科学基础。应用遥感监测、统计资料,探究"一带一路"陆域气候、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环境要素空间分布特征和时空差异;依据经典综合自然区划的方法论,将"一带一路"陆域划分为中东欧寒冷湿润区、蒙俄寒冷干旱区、中亚西亚干旱区、东南亚温暖湿润区、巴基斯坦干旱区、孟印缅温暖湿润区、中国东部季风区、中国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等9个区域。结合模型模拟、情景预估等技术手段,将自然灾害损失评估方法论用于预估未来30年高温热浪、干旱和洪涝等突发性极端事件的灾害风险,以趋势—基线对比方法预估宏观生态系统、粮食生产等渐变事件的风险。结果显示,亚欧大陆西部将是暖干趋势;青藏高原两侧区域高温热浪高风险;中东欧寒冷湿润区东部干旱高风险;孟印缅温暖湿润区和中国东部季风区洪涝高风险;荒漠边缘区域为生态脆弱高风险区;中低纬区域为粮食减产高风险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4 / 1225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