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恶化的空间原因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对策

被引:6
作者
赵凌云
常静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态恶化; 生态文明; 生态承载力; 空间支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遇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时,可以通过调整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配置,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承载能力的平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度,也具有生产力区域布局的空间维度。当前,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开发空间布局高度相关,按照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国土开发空间布局,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新中国成立以来环境观与人地关系的历史互动 [J].
张连辉 ;
赵凌云 .
中国经济史研究, 2010, (01) :3-11
[2]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区域工业布局研究——以安徽省省会经济圈为例 [J].
黄婷婷 ;
陈来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 25 (05) :444-448
[3]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 [J].
马克明 ;
傅伯杰 ;
黎晓亚 ;
关文彬 .
生态学报, 2004, (04) :761-768
[4]   近代以来东北平原黑土开发的生态环境代价 [J].
衣保中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05) :62-68
[5]  
区域开发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动力与机制研究.[M].邱桂杰; 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6]  
西部大开发决策回顾.[M].曾培炎; 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
[7]  
大分流.[M].(美)彭慕兰(KennethPomeranz)著;史建云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8]  
警惕工矿污染与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N].冯永锋;.光明日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