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17
作者
周哲
熊黑钢
韩茜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干旱半干旱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新疆绿洲生态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关键词
区域; PRED系统; 进展; 中国;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4.02.026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 ,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区域PRED系统是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可持续发展是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最终目标。在对比分析了前人研究区域PRED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 ,结合新疆的实际 ,对原先较适用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度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西部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将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因子引入可持续度模型 ,分别替代模型中原有的资源消耗因子和环境质量因子。水资源总量是制约以农牧业为主的干旱区中小绿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 ,对于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干旱区域来说能源的需求远不及对水资源的需求 ,将水资源总量作为一个指标引入评价模型。同时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对干旱区尤为重要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 ,是将生态环境引入可持续度模型中的原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可持续度模型用于评价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干旱区所得结果与该地区的现实基本相符。
引用
收藏
页码:266 / 27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排序计算模型研究——以三西地区为例 [J].
徐建华 ;
卢艳 ;
岳文泽 ;
熊云波 .
干旱区地理, 2002, (01) :44-49
[2]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评价研究 [J].
周华荣 ;
潘伯荣 ;
海热提·涂尔逊 .
干旱区地理, 2001, (01) :23-29
[3]   绿洲持续利用评价 [J].
赵雪雁 .
干旱区地理, 2001, (01) :86-89
[4]   PRED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农业发展途径选择──以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 [J].
王云才 ;
郭焕成 .
干旱区地理, 2000, (04) :358-363
[5]   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评介 [J].
徐中民 ;
张志强 ;
程国栋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02) :61-65
[6]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J].
廖志杰 ;
刘岳 .
地理学报, 2000, (02) :139-150
[7]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J].
申玉铭 ;
毛汉英 .
地理科学进展, 1999, (04) :287-295
[8]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判别原理和方法 [J].
曹利军 ;
王华东 .
中国环境科学 , 1998, (S1) :51-54
[9]   我国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其评价 [J].
王合生 ;
虞孝感 .
经济地理, 1997, (04) :21-25
[10]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J].
冯玉广 ;
王华东 .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05) :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