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

被引:107
作者
刘艳军
李诚固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产业结构演变; 城市化; 响应机理; 地域类型; 东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1.3 [产业结构];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首先提出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概念,通过分析1953-2005年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过程与偏差,构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系数模型、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模型,探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及空间效应,并划分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的地域类型。研究表明:1953-2005年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变动整体呈波动性变化,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偏差;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城市化对产业结构演变的响应强度在不断增大,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具有空间差异性;城市经济密度提高、城市人口密度和规模的扩大以及区域人口数量的增长是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动力因素;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形态包括各类开发区、都市经济区、城市产业整合体、交通经济带、资源型城市和口岸型城市等,各类形态的发育对产业结构演变发挥了重要的空间效应;东北地区可以划分为大城市地域、资源—加工地域、传统农业地域、边境口岸地域、生态环境脆弱地域五种地域类型,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空间的整合、协调是各地域类型的主要调控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开发区土地扩张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J].
张占录 ;
李永梁 .
中国土地科学, 2007, (06) :4-9
[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个案分析 [J].
陆远权 ;
刘建锋 ;
杨丹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1-5
[3]   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 [J].
张燕 ;
吴玉鸣 .
城市发展研究 , 2006, (06) :46-51
[4]   中国东北地区城市地理基本框架 [J].
王士君 ;
宋飏 .
地理学报, 2006, (06) :574-584
[5]   20世纪以来东北城市的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J].
宋玉祥 ;
陈群元 .
地理研究, 2005, (01) :89-97
[6]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型城市化战略 [J].
张平宇 ;
马延吉 ;
刘文新 ;
陈群元 .
地理学报, 2004, (S1) :109-115
[7]   东北城市组群整合关系及其调控机制——以长春市、吉林市为例 [J].
王士君 ;
吴嫦娥 .
地理学报, 2004, (S1) :116-124
[8]   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的城市化响应研究 [J].
王荣成 ;
赵玲 .
地理科学, 2004, (05) :535-541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分析 [J].
刘耀彬 ;
王启仿 .
经济地理, 2004, (05) :600-603
[10]   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演变的互动变化趋势研究 [J].
李诚固 ;
郑文升 ;
王晓芳 .
人文地理, 2004, (04)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