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稻生产现状与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232
作者
朱德峰
程式华
张玉屏
林贤青
陈惠哲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稻生产; 产量差异; 制约因子; 杂交稻; 非洲新水稻; 机械化生产; 全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目的】分析全球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探讨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途径。【方法】采用全球水稻生产资料定量分析水稻面积和单产变化及其对总产贡献,及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素。【结果】全球水稻生产自1961年至2006年,由于复种指数提高,面积增长32%,年均增长0.61%。单产提高1.21倍,年均增长1.82%,单产提高主要依靠矮杆品种和杂交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的推广,灌溉设施改善和化肥施用。总产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46%。水稻总产增长中,由面积增长贡献27%,由单产提高贡献73%。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水稻面积年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近年来水稻单产的增长率逐年变小,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分别为2.58%、0.98%和1.16%。面积下降和单产增长率变小导致总产增长率下降,20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以来总产年均增产率分别为2.73%、1.48%和0.88%。制约水稻生产的主要因子是,水稻生产技术对单产提高的贡献率下降,病虫草危害及自然灾害频繁,多熟制生产系统水稻单产下降,水稻生产效益低。【结论】提高水稻产量的主要技术对策是改良水稻品种和扩大杂交稻应用,在非洲推进非洲新水稻应用,推广水稻集成栽培技术弥合水稻产量差异,发展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及政府加大对水稻生产的政策支持。
引用
收藏
页码:474 / 4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我国水稻机械种植的发展前景与对策 [J].
朱德峰 ;
陈惠哲 ;
徐一成 .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07, (01) :14-15
[2]   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J].
朱德峰 ;
陈惠哲 ;
张玉屏 ;
林贤青 ;
吴伟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6) :470-472
[3]   近年来中国水稻病虫害发生及趋势分析 [J].
王艳青 .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02) :343-347
[4]   我国南方稻区水稻产量差异及增产潜力 [J].
陈惠哲 ;
朱德峰 ;
杨仕华 ;
张玉屏 ;
林贤青 .
中国稻米, 2004, (04) :9-10
[5]   澳大利亚水稻生产标准化技术 [J].
张玉屏 ;
朱德峰 .
中国稻米, 2003, (01) :39-40
[6]  
2009年中国水稻产业发展报告[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国水稻研究所, 2009
[7]  
超级稻品种配套栽培技术[M]. 金盾出版社 , 朱德峰, 2008
[8]   Prospects of Developing Hybrid Rice with Super High Yield [J].
Wu, Xiaojin .
AGRONOMY JOURNAL, 2009, 101 (03) :688-695
[9]   Progress in ideotype breeding to increase rice yield potential [J].
Peng, Shaobing ;
Khush, Gurdev S. ;
Virk, Parminder ;
Tang, Qiyuan ;
Zou, Yingbin .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8, 108 (01) :32-38
[10]  
Super Hybrid Rice Breeding in China: Achievements and Prospects[J] . Shi‐HuaCheng,Li‐YongCao,Jie‐YunZhuang,Shen‐GuangChen,Xiao‐DengZhan,Ye‐YangFan,De‐FengZhu,Shao‐KaiMin.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 200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