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环境红线管理制度框架体系

被引:30
作者
王金南 [1 ,2 ]
吴文俊 [1 ]
蒋洪强 [3 ]
许开鹏 [1 ]
机构
[1]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2] 《环境保护》专家委员会
[3] 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红线管理; 环境红线; 生态红线; 总量控制红线;
D O I
10.14026/j.cnki.0253-9705.2014.z1.019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摘要
解决中国的环境危机和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必须建立底线思维和环境红线体系。本文阐述了实施国家环境红线管理体系的现实意义,介绍了目前在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领域红线管理的现状。从顶层设计出发,建立了"质量—总量—风险—生态"的"四维"环境红线体系,提出了加快推进国家环境红线管理的若干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国家环境功能区划制度的战略定位与体系框架 [J].
王金南 ;
许开鹏 ;
陆军 ;
张惠远 ;
王夏晖 .
环境保护, 2013, (22) :35-37
[2]   环境红线相关问题研究 [J].
张令 .
现代农业科技, 2013, (11) :247+249-247
[3]   “18亿亩耕地红线”的生态困境 [J].
李爱华 .
中国国情国力, 2013, (03) :41-42
[4]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理论体系探讨 [J].
左其亭 ;
李可任 .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 11 (01) :34-38+65
[5]   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框架设计 [J].
王金南 ;
蒋洪强 ;
张惠远 ;
葛察忠 .
环境保护, 2012, (23) :14-18
[6]   关于“三条红线”指标体系的几点思考 [J].
孙宇飞 ;
王建平 ;
王晓娟 .
水利发展研究, 2010, 10 (08) :62-6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