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化分析

被引:42
作者
余瑞林 [1 ]
刘承良 [1 ]
熊剑平 [2 ]
曾菊新 [1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
关键词
ERE复合系统; 耦合协调; 演化度; 空间分异; 武汉城市圈;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5.021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120405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机理已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建立都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的演化度模型,基于时序数据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社会经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水平的演化特征:①1978—2009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和环境水平震荡波动最终趋于平稳,资源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响应和反馈较为明显,但有一定的时间滞后;②在规模分异上表现为由金字塔型结构向纺锤型结构演进的分异特征,在空间分异上表现为由核心边缘结构向等级圈层结构演进。
引用
收藏
页码:120 / 1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性评价 [J].
刘承良 ;
熊剑平 ;
龚晓琴 ;
张莲 ;
周玉娇 ;
李恒 .
经济地理, 2009, 29 (10) :1650-1654+1695
[2]   生态脆弱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以民勤地区为例 [J].
李佳 ;
吴军年 ;
杜哲 .
中国沙漠, 2007, (01) :117-122
[3]   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性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J].
刘耀彬 ;
宋学锋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6, (02) :182-187
[4]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 [J].
方创琳 ;
杨玉梅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8
[5]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6]   小城镇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 [J].
李崇明 ;
丁烈云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4, (11) :134-139+144
[7]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J]. 白艳莹,王效科,欧阳志云.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6)
[8]  
苏锡常地区的城市化及其资源环境胁迫作用[J]. 白艳莹,王效科,欧阳志云.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6)
[9]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 [J].
黄金川 ;
方创琳 .
地理研究, 2003, (02) :211-220
[10]   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 [J].
张晓东 ;
朱德海 .
资源科学, 2003, (0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