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密度与集群竞争优势:集聚经济与集体学习的中介作用——2001~2004年浙江纺织业集群的实证分析

被引:59
作者
吴结兵
徐梦周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 网络密度; 集聚经济; 集体学习;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8.08.008
中图分类号
F426.81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论文整合了有关产业集群3种不同的理论观点——社会网络理论、集聚经济理论与集体学习理论——提出网络密度与集群效率和集群效益两面性作用关系的假设,并构建网络密度与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模型。在实证研究中,论文使用国税数据库系统和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以2001~2004年9个浙江纺织业集群为样本对模型做了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网络密度显著促进了集群效率的提高,但不利于集群效益的提升,其中网络密度通过集聚经济对集群效率产生正面影响,通过集体学习对集群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对此本文进行了进一步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若干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6+187 +187-18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集群研究文献综述及发展趋势 [J].
谭劲松 ;
何铮 .
管理世界, 2007, (12) :140-147
[2]   共享性资源与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关联性分析 [J].
耿帅 .
管理世界, 2005, (11) :112-119
[3]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 [J].
温忠麟 ;
.张雷 ;
侯杰泰 ;
刘红云 .
心理学报, 2004, (05) :614-620
[4]   社会空间的另一种想象——社会网络分析的结构视野 [J].
李林艳 .
社会学研究, 2004, (03) :64-75
[5]   温州模式的历史制度分析——从人格化交易与非人格化交易视角的观察 [J].
史晋川 .
浙江社会科学, 2004, (02) :14-18
[6]   企业集群风险的研究:一个基于网络的视角 [J].
蔡宁 ;
杨闩柱 ;
吴结兵 .
中国工业经济, 2003, (04) :59-64
[7]  
社会网络分析法[M]. 重庆大学出版社 , (美) 斯科特 (Scott, 2007
[8]  
创新的空间[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缉慈等著, 2001
[9]  
地区优势[M]. 上海远东出版社 , (美)安纳利·萨克森宁(A.Saxenian)著, 1999
[10]  
经济学原理[M]. 商务印书馆 , 马歇尔, 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