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流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

被引:16
作者
王磊
吴也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长江中游城市群; 城市流; 经济联系; 产业分工;
D O I
10.16064/j.cnki.cn34-1003/g0.2014.03.028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作为衡量城市间经济联系的重要指标,城市流反映了城市群中城市集聚辐射能力的大小和相对经济地位的高低。基于城市流模型,实证研究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群内34个城市间的经济互动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处于发育初步阶段,整体城市流强度不强,经济实力较弱;武汉居于群内城市等级体系的最高层次,长沙,合肥,南昌为区域内次级中心城市,多数城市的城市流规模较小位于城市体系的末端;中心城市的集聚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但辐射带动作用不足;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研究提出需要通过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中小城市发展,强化城市间交通设施建设,来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城市地理学.[M].周一星著;.商务印书馆.1995,
[2]  
陇海-兰新地带城镇发展研究.[M].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陇海-兰新地带城镇发展研究>>课题组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我国主要城市群的城市流动态比较 [J].
叶磊 ;
欧向军 .
城市发展研究, 2012, 19 (06) :6-11
[4]   安徽省合肥和芜湖市对外经济联系量与地缘经济关系匹配分析 [J].
江进德 ;
赵雪雁 ;
张方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2, 21 (02) :137-144
[5]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联系实证研究——基于城市经济联系视角 [J].
陈子曦 ;
万代君 .
经济问题, 2011, (03) :125-129
[6]   湖南“3+5”城市群城市流强度与结构的实证分析 [J].
卢婧 ;
吴开 ;
夏鑫 .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 9 (06) :120-122
[7]   中国三大区域制造业增长极互动关系研究 [J].
魏丁 ;
孙林岩 ;
何哲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8) :390-393
[8]   基于产业分工的中原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 [J].
李学鑫 .
许昌学院学报, 2009, 28 (02) :131-134
[9]   网状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创新模式 [J].
戴维·F·巴滕 .
城市观察, 2009, (01) :41-50
[10]   环渤海地区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 [J].
姜博 ;
修春亮 ;
陈才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8, (03) :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