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制造业结构调整方向与重点

被引:7
作者
邓洲
于畅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十四五”时期; 制造业结构; 产业升级; 结构调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十四五"时期,中国进入基本实现工业化后的发展新阶段,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总体要求下,制造业规模还需继续扩大,要素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动将成为制造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动因,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结构调整的根本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结构调整的制度保障,全方位对外开放创造有利外部环境。形成高质量发展动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和加强全球产能布局能力是"十四五"时期面向制造强国的结构调整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基于产业分工角度的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劣势分析 [J].
邓洲 .
经济纵横, 2020, (04) :67-76
[2]   “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J].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
史丹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02) :5-27
[3]   当前中国工业发展问题与未来高质量发展对策 [J].
郭朝先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 (02) :50-59
[4]   中国制造业40年:智能化进程与展望 [J].
李廉水 ;
石喜爱 ;
刘军 .
中国软科学, 2019, (01) :1-9+30
[5]   中国“过度去工业化”现象剖析与理论反思 [J].
魏后凯 ;
王颂吉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1) :5-22
[6]   中国制造还具有劳动力成本优势吗 [J].
李建强 ;
赵西亮 .
统计研究, 2018, 35 (01) :22-31
[7]   地区竞争、体制扭曲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理 [J].
江飞涛 ;
耿强 ;
吕大国 ;
李晓萍 .
中国工业经济, 2012, (06) :44-56
[8]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07, (07) :4-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