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57
作者
江晓波
马泽忠
曾文蓉
周万村
周爱霞
李爱农
孙育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成都
[3] 成都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RS; GIS; 驱动力;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4.04.028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三峡地区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这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角度出发,利用RS和GIS技术,阐明了20世纪最后10年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数量、结构、类型和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得出以下结论:(1)10年间除建设用地和草地面积增加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出不同程度衰减;(2)建设用地以高速增长,增幅达21528.09hm2;(3)耕地减少的幅度较大,达18399.29hm2,主要转变为建设用地;且减少的耕地多为位置相对优越,产量较高的优质良田;(4)林地面积总趋势是减少,主要转变为草地、旱地和建设用地,其中有林地减少的幅度较大,达7411.93hm2;(5)草地的面积总体增加,主要源自于林地和旱地的变化;(6)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格局分为3个主导因子变化区域:耕地-城镇型、林灌-耕地型和复合型;(7)库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驱动力主要为:经济因素、人口压力、宏观政策及三峡工程4个方面,这4个方面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共同影响库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三峡库区土地自然坡度和高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J].
周万村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1, (01) :15-21
[2]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J].
江晓波 ;
孙燕 ;
周万村 ;
李爱农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3, (02) :130-135
[3]   高程与坡度对巫山县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影响 [J].
马泽忠 ;
周爱霞 ;
江晓波 ;
周万村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2) :107-109+183
[5]  
中国三峡工程的移民前景及问题. ChauKwaicheony. 人类环境杂志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