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型机会和创造型机会能够相互转化吗?——基于多主体视角的研究

被引:58
作者
蔡莉 [1 ]
鲁喜凤 [2 ]
单标安 [1 ]
于海晶 [3 ]
机构
[1]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2] 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3] 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发现型机会; 创造型机会; 多主体; 机会集; 转化机理;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8.0035
中图分类号
F27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作为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开发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二者的转化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然而关于这两种类型机会间的转化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已有文献多以创业者单一主体为核心,忽略了其他相关主体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借鉴资源基础观、利益相关者理论、组织学习等理论,构建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的转化机理模型,系统分析多主体在发现型与创造型机会开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推导和对支付宝、余额宝的案例分析,提出多主体参与的发现型和创造型机会开发有助于形成机会集。本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机会集的创建和拓展实现了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之间的转化,从而从多主体视角解释这两种类型机会间的转化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94+194 +19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8 条
[1]   从机会发现到机会创造:创业企业的战略选择 [J].
彭秀青 ;
蔡莉 ;
陈娟艺 ;
于海晶 .
管理学报, 2016, 13 (09) :1312-1320
[2]   转型经济下资源驱动型与机会驱动型企业创业行为研究——基于机会与资源的整合视角 [J].
蔡莉 ;
鲁喜凤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56 (03) :172-182
[3]   创业机会从何而来:发现,构建还是发现+构建?——创业机会的理论前沿研究 [J].
斯晓夫 ;
王颂 ;
傅颖 .
管理世界, 2016, (03) :115-127
[4]   创业知识的理论来源、内涵界定及其获取模型构建 [J].
单标安 ;
陈海涛 ;
鲁喜凤 ;
陈彪 .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5, 37 (09) :17-28
[5]   创业过程与创业网络的共生演进关系研究 [J].
王朝云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4, 35 (08) :104-114
[6]   创业机会来源研究:一个创造观和发现观融合的视角 [J].
毕先萍 ;
张琴 ;
胡珊珊 .
经济评论, 2013, (04) :20-26
[7]   创业网络特征对资源获取的动态影响—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的证据 [J].
朱秀梅 ;
李明芳 .
管理世界, 2011, (06) :105-115+188
[8]   公司企业家精神、战略联盟对创新的影响研究 [J].
杨东 ;
李垣 .
科学学研究, 2008, (05) :1114-1118
[9]   The Relational Organiz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J].
Spigel, Ben .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17, 41 (01) :49-72
[10]  
Environ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New Ventur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China[J] . Li Cai,Sergey Anokhin,Miaomiao Yin,Donald E. Hatfield.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 20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