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被引:23
作者
李新功
机构
[1]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影子银行; 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 VAR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2 [货币管理和流通]; F832.3 [金融组织、银行];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1201 ; 0701 ; 070104 ;
摘要
影子银行运用自身信用创造功能向社会增加了信贷供给,实际扩大了货币供应量,这对当前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产生了冲击,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效果。采用1992-2010年的年度数据建立相应的VAR模型,实证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根据实证结论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采用信用总量主导的货币政策降低影子银行影响;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弱化货币总量波动;规范银行理财业务降低金融风险等。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金融发展、政府控制与融资约束 [J].
代光伦 ;
邓建平 ;
曾勇 .
管理评论, 2012, 24 (05) :21-29
[2]   基于信度分析的加权组合评价模型研究 [J].
张立军 ;
陈跃 ;
袁能文 .
管理评论, 2012, 24 (05) :170-176
[3]   影子银行的信用创造功能及其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J].
李波 ;
伍戈 .
金融研究, 2011, (12) :77-84
[4]   社会融资总量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J].
余永定 .
国际金融研究, 2011, (09) :4-8
[5]   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机制、效应和应对思路 [J].
周莉萍 .
金融评论, 2011, 3 (04) :37-53+124
[6]   影子银行体系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以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为例 [J].
王增武 .
中国金融, 2010, (23) :30-31
[7]   中国未观测信贷规模的变化:1978~2008年 [J].
李建军 .
金融研究, 2010, (04) :40-49
[8]   美国次贷危机的信用扩张过度的金融分析 [J].
易宪容 .
国际金融研究, 2009, (12) :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