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意义的社会建构论

被引:60
作者
陈波
机构
[1]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
关键词
语言和意义的社会性; 语言共同体; 社会建构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05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0501 ; 050102 ;
摘要
20世纪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是:语言与世界直接发生指称或表述关系,语言表达式从这种关系中获得意义。形式语义学是这种主导观念的典型代表。"语言和意义的社会建构论"(缩写为SCLM)接续后期维特根斯坦、奥斯汀、格赖斯、塞尔、达米特、大卫·刘易斯、布兰顿等人的工作对上述主导观念提出批评,并尝试系统地回答如下重要问题:语言如何工作?意义如何生成?SCLM由6个命题构成:(1)语言的首要功能是交流而不是表征,语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2)语言的意义来源于人体与外部世界的因果性互动,以及人与人的社会性互动。(3)语言的意义在于语言和世界的关联,由语言共同体的集体意向所确立。(4)语言的意义基于语言共同体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约定之上。(5)语义知识就是经过提炼和浓缩的经验知识,或者是被语言共同体所接受的语言用法。(6)语言和意义随着语言共同体的交往实践或快或慢地变化。SCLM的关键在于用"语言、人(语言共同体)和世界"的三元关系去取代"语言和世界"的二元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42+207 +207-208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认知语言学基础.[M].(德) 盖拉茨 (Geeraerts;D.) ; 主编.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2]  
蒯因著作集.[M].涂纪亮; 陈波; 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  
对真理与解释的探究.[M].(美) 戴维森;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认知语言学.[M].王寅; 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5]  
逻辑与语言.[M].陈波;韩林合主编;.东方出版社.2005,
[6]  
语言哲学.[M].(美)A.P.马蒂尼奇(A.P.Martinich)编;牟博等译;.商务印书馆.1998,
[7]  
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编.商务印书馆.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