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人工智能犯罪刑法规制的路径

被引:52
作者
刘宪权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机器人犯罪; 刑事责任; 刑法规制; 共同犯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在弱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在设计和编制的程序范围内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实际上是研发者或使用者行为的延伸,应当由研发者或使用者承担刑事责任。与传统犯罪相比,研发者或使用者之间的刑事责任分配会随着智能机器人"智能"的增长而有所不同。智能机器人"智能"的增长还会影响对行为人量刑的轻重,甚至可能影响对行为人行为的性质判断。智能机器人在自主意识和意志的支配下超出设计和编制的程序范围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时,应将其作为刑事责任主体进行刑罚处罚。此时,智能机器人不能和研发者成立共同犯罪,但有可能和使用者构成共同犯罪。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的“内忧”“外患”与刑事责任 [J].
刘宪权 .
东方法学, 2018, (01) :134-142
[2]  
人工智能简史[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尼克, 2017
[3]  
刑法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刘宪权, 2016
[4]  
刑法讲义总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日) 大谷实, 2008
[5]  
德国刑法教科书[M]. 法律出版社 , (德) 李斯特, 2006
[6]  
沙特阿拉伯成为第一个向机器人授予公民资格的国家 .2 新浪科技. http://tech.sina.com.cn/d/i/2017-10-27/doc-ifynfvar4425645.shtml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