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增量效果与分配效果

被引:35
作者
孙志军 [1 ]
杜育红 [2 ]
李婷婷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双重差分; 增量效果; 分配效果;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10.01.009
中图分类号
G526.7 [教育财政];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在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改革历史上,2005年的改革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基于三个省的学校和县级层面的数据,采用"准实验"设计和双重差分的方法,对这一改革的增量效果和分配效果进行了系统而严格的经济计量分析。研究分四个方面展开:(1)改革对以三种指标衡量的生均教育经费水平产生了何种影响;(2)改革是否缩小了学校间生均教育经费的差异;(3)改革过程中,那些原来支出水平低的学校以及农村学校是否获得了更多的经费;(4)改革在什么样的县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发现,改革提高了义务教育经费中来自财政拨款部分资金的水平和分配的公平程度,那些改革前获得财政拨款资金较少的学校,在改革后财政拨款明显增长。然而,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改革对于经费总量却没有产生明显的效果。这些结果都可以在现行的政治经济学框架中得到解释。其政策含义也是明显的:如何保证在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增加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能够同时提高义务教育投入的努力程度,是下一步制度设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100+190 +190-191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解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中的制度缺陷——对中央转移支付作用及事权体制调整的思考 [J].
张丽华 ;
汪冲 .
经济研究, 2008, 43 (10) :144-153
[3]   中国地方官员为什么要改善基础设施?——一个关于官员激励机制的模型 [J].
王世磊 ;
张军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383-398
[4]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J].
张军 ;
高远 ;
傅勇 ;
张弘 .
经济研究, 2007, (03) :4-19
[5]   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 [J].
傅勇 ;
张晏 .
管理世界, 2007, (03) :4-12+22
[6]   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鱼和熊掌吗——基础教育财政的一般均衡分析 [J].
丁维莉 ;
陆铭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6) :47-57+206
[7]   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小学义务教育 [J].
乔宝云 ;
范剑勇 ;
冯兴元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6) :37-46+206
[8]   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 [J].
王善迈 ;
袁连生 ;
刘泽云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6) :5-14
[9]   地方分权与中国地区教育差异 [J].
魏后凯 ;
杨大利 .
中国社会科学, 1997, (01) :98-113
[10]   Equity and resources::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 finance systems [J].
Fernández, R ;
Rogerson, R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3, 111 (04) :858-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