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与理性之间:互联网时代对李普曼、杜威之争的再度审视

被引:4
作者
王颖吉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关键词
技术赋权; 政治理性; 李普曼; 杜威; 互联网政治;
D O I
10.16493/j.cnki.42-1627/c.2015.05.016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新技术的变革总是让人们对未来生活产生无限的遐想,互联网时代的技术赋权现象也无形中催生了某种技术乌托邦式理想,似乎技术可以解决现实政治生活中的各种难题,人类在政治理性上的缺陷并不会阻碍理想的实现。20世纪20年代李普曼和杜威之间进行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论争,体现了在技术和理性之间的张力。李普曼强调了政治理性传统的重要性,主张精英治国的理想;而杜威则坚持大众民主,并且将未来技术条件的改善作为理想政治生活得以实现的保障。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李杜之争时,对于自身所处时代的技术政治理想便能够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这种认识也是我们认识自身责任的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公众及其问题[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杜威, 2015
[2]  
互联网的误读[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柯兰, 2014
[3]  
幻影公众[M]. 复旦大学出版社 , 李普曼, 2012
[4]  
技术垄断[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美) 波斯曼, 2007
[5]  
作为文化的传播[M]. 华夏出版社 , (美)詹姆斯·W.凯瑞(JamesW.Carey)著, 2005
[6]  
公众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沃尔特·李普曼(WalterLippmann)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