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中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

被引:37
作者
任晓松 [1 ,2 ,3 ]
孙莎 [1 ]
机构
[1]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3]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碳生产率; 赋能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中介效应;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49 [信息产业经济];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1201 ; 083305 ;
摘要
数字经济作为中国工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能否进一步促进城市工业实现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亟待研究。本文以2011—2018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研究结果如下:(1)中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总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空间正相关性和集聚现象十分显著,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现象并存,空间非均衡现象仍然存在。(2)数字经济可以赋能城市工业碳生产率,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地工业碳生产率,也会通过溢出效应对邻近城市工业碳生产率释放促增红利,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3)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主要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来实现,现阶段绿色技术创新尚未发挥机制作用。(4)数字经济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的赋能效应因城市区位与创新环境差异而存在空间异质性,如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周边城市工业碳生产率具有辐射带动效应,而高人才集聚区则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未来应重视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破除城市“各自为战”的治理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构建城际绿色协同治理体系,突破地理边界以形成区域工业减碳合力。
引用
收藏
页码:2399 / 241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数字化创业活跃度 [J].
孟宏玮 ;
赵华平 ;
张所地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2, (04) :145-160
[2]   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
靳毓 ;
文雯 ;
何茵 .
财贸研究, 2022, 33 (07) :69-83
[3]   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 [J].
韩健 ;
李江宇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2, 37 (07) :13-25
[4]   数字经济、人才流动与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J].
余博 ;
潘爱民 .
自然资源学报, 2022, 37 (06) :1481-1493
[5]   土地资源空间错配对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J].
彭山桂 ;
孙昊 ;
郭正宁 ;
王健 .
资源科学, 2022, 44 (05) :871-885
[6]   智能化发展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基于新能源产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J].
占华 ;
后梦婷 ;
檀菲菲 .
资源科学, 2022, 44 (05) :984-993
[7]   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基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考察 [J].
宋德勇 ;
朱文博 ;
丁海 .
财经研究, 2022, 48 (04) :34-48
[8]   数字经济发展是否提高了中国绿色经济效率? [J].
刘强 ;
马彦瑞 ;
徐生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 (03) :72-85
[9]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碳排放影响的空间效应 [J].
徐维祥 ;
周建平 ;
刘程军 .
地理研究, 2022, 41 (01) :111-129
[10]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识别与异质性研究 [J].
张少华 ;
陈治 .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1, 36 (11) :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