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

被引:51
作者
杭春华
史继新
黎介寿
吴伟
机构
[1]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江苏南京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肠黏膜; 肠屏障功能;
D O I
10.16151/j.1007-810x.2005.02.010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变化,了解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发生时间及其严重程度。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无脑损伤的对照组和脑损伤后 3、12、24、72h和 7天组,每组 6只。应用组织病理和电镜观察肠黏膜结构的变化,通过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和肠黏膜通透性,以评价肠黏膜屏障功能。 结果: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出现肠黏膜的病理改变,然后逐渐加重。与对照组相比,脑损伤后 3、12和 24h血浆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伤后 72h达到高峰,第 7天开始下降。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3h和 72h出现两个峰值。脑损伤后肠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 结论:创伤性脑损伤后 3h即可引起明显的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损害,至伤后 72h达高峰,此损害可持续 7天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大鼠不同程度脑损伤模型的建立 [J].
王清华 ;
徐如祥 ;
李良平 ;
蔡颖谦 ;
邹玲 .
创伤外科杂志, 2000, (01) :42-4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