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发展、企业信贷错配与劳动就业——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被引:34
作者
徐章星
张兵
刘丹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信贷错配; 劳动就业; 数字金融; 中介效应; 调节效应;
D O I
10.13762/j.cnki.cjlc.2020.12.005
中图分类号
F724.6 [电子贸易、网上贸易]; F249.2 [中国];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20204 ;
摘要
本文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年地级市数据与中国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匹配,以信贷错配为中介变量,以数字金融发展为调节变量,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探讨数字金融发展进程中企业信贷错配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信贷错配对劳动就业规模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降低企业信贷错配程度,进而扩大了劳动就业规模,信贷错配的中介效应占比为4.37%;数字金融的发展弱化了信贷错配对劳动就业的负向影响。分组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国有企业和服务业,"数字金融发展—企业信贷错配程度降低—劳动就业规模扩大"效应在民营企业和制造业中更强,信贷错配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6.92%和9.52%;在民营企业和服务业中,数字金融的发展弱化了企业信贷错配对于劳动就业的负向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研究 [J].
王欣 ;
曹慧平 .
财贸研究, 2019, 30 (09) :43-53
[2]   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 [J].
张勋 ;
万广华 ;
张佳佳 ;
何宗樾 .
经济研究, 2019, 54 (08) :71-86
[3]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民非农收入的空间溢出效应 [J].
刘丹 ;
方锐 ;
汤颖梅 .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9, 34 (03) :57-66
[4]  
中国制造业要素替代弹性的分配效应分析:替代弹性对劳动收入份额和技能溢价的影响[J]. 高健,油永华.劳动经济评论. 2019(01)
[5]   金融摩擦与资源错配研究新进展 [J].
李欣泽 ;
陈言 .
经济学动态, 2018, (09) :100-114
[6]   金融发展、信贷错配与企业资本配置效率 [J].
张庆君 ;
李萌 .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8, 33 (04) :3-13
[7]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 [J].
黄益平 ;
黄卓 .
经济学(季刊), 2018, 17 (04) :1489-1502
[8]   P2P网络借贷实证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J].
廖理 ;
张伟强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02) :186-196+199
[9]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思考 [J].
李继尊 .
管理世界, 2015, (07) :1-7+16
[10]  
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吴晓求.财贸经济.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