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作用下的耕地非农化权配置——“浙江模式”的可转让土地发展权真的有效率吗?

被引:33
作者
张蔚文
李学文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耕地非农化权; 可转让土地发展权;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11.06.005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近几年来在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出现的可转让土地发展权政策,实质上是一种以市场化手段在区域间配置耕地非农化权的制度创新,相对于规划(计划)指标体系,这些政策体现了一种耕地非农化权空间配置的市场化方式。本文对我国当前区域间耕地非农化权配置状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地方政府实际握有耕地非农化权的制度安排下,无论是用计划手段还是用市场手段来配置耕地非农化权,都会在耕地保护正外部性的作用下失灵,而"浙江模式"作为一种自发性质的市场,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其失灵所带来的损失会超过计划失灵的损失。本文还在讨论"科斯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科斯式的"功利主义"权利界定法则并非解决外部性的有效法则,因而科斯式的市场方式也并非有效的方式,只有居于"自然的公正"法则构建的契约型市场,才是解决耕地保护外部性的正确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6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财政分权下的晋升激励、部门利益与土地违法 [J].
梁若冰 .
经济学(季刊), 2010, 9 (01) :283-306
[2]   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的“浙江模式”——制度起源、操作模式及其重要含义 [J].
汪晖 ;
陶然 .
管理世界, 2009, (08) :39-52
[3]  
纵向财政竞争、讨价还价与中央——地方的土地收入分成——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收入的考察[J]. 张清勇.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8(04)
[4]  
Trading Land Development Rights under a Planned Land Use System:The“Zhejiang Model”[J]. Hui Wang,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and Management,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China Ran Tao,Center for Chinese Agricultural Polic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Juer Tong~*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and Manaeement. Colleg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Zheiiane University. Hanezhou. China.China & World Economy. 2009(01)
[5]   基于可转让发展权模式的折抵指标有偿调剂政策分析——一个浙江省的例子 [J].
张蔚文 ;
李学文 ;
吴宇哲 .
中国农村经济, 2008, (12) :50-61
[6]   易地代保和土地开发权转移比较 [J].
屠帆 ;
卫龙宝 ;
张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02) :29-35
[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改革 [J].
郑振源 .
中国土地科学, 2004, (04) :13-18
[8]   浙江省基本农田易地有偿代保制度个案分析 [J].
谭峻 ;
戴银萍 ;
高伟 .
管理世界, 2004, (03) :105-111
[9]   中国农地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J].
姚洋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2) :54-6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