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

被引:140
作者
林坚
李尧
机构
[1]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2]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 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整理; 潜力; “三分法”; 北京市;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07.01.010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研究目的:综合自然、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等因素,分析北京市合理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1)提出了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研究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和方案;(2)提出了北京市实施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备选方案和推荐方案;(3)提出了推进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政策建议。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其潜力的估计不能单纯套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等指标进行,而应密切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及规划布局等因素,采用“三分法”(分区、分模式、分设标准)分析来进行;针对北京市的研究表明,尽管2004—2020年间,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潜力在308km2—423km2,但从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看,实现200km2以内的腾退比较合适,并且需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配合必要的政策予以推进。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地整理 [J].
陈美球 ;
邓爱珍 ;
林建平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9-11
[2]   农村居民点用地发展驱动力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J].
刘志玲 ;
张丽琴 .
农村经济, 2006, (03) :30-32
[3]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研究——以芜湖市为例 [J].
胥国麟 ;
吕成文 ;
朱传民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6, (02) :167-169
[4]   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推动力分析 [J].
张占录 ;
杨庆媛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11) :57-61
[5]   紧扣规划 因地制宜 三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实践 [J].
樊琳 ;
孙华强 .
浙江国土资源, 2005, (11) :36-38
[6]   湖北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对策 [J].
朱红波 .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07) :1331-1332
[7]   江苏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分级 [J].
刘咏莲 ;
曲福田 ;
姜海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4) :18-23
[8]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 [J].
高燕 ;
叶艳妹 .
土壤, 2004, (04) :365-370
[9]   农村居民点整理综合潜力的定量评价—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J].
周滔 ;
杨庆媛 ;
周俐俐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50-54
[10]   北京农村居民点整理与集约用地 [J].
高轩 ;
蒋一军 .
中国土地, 2004, (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