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被引:8
作者
宋文彤
贾岩
机构
[1]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氯吡格雷; 脑梗死; 超敏C反应蛋白; 血脂;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颈动脉斑块面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方法将123例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氯吡格雷组(61例)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62例)。观察治疗8个月后2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的变化及脑血管病复发率。结果氯吡格雷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血脂水平下降明显(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8个月血清hs-CRP、IMT均显著下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P均<0.01);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组CRP下降幅度、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较氯吡格雷组更明显(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用氯吡格雷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能更有效地降低血hs-CRP浓度,使IMT变薄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更有利于抑制炎症、稳定斑块及降低卒中发病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097 / 109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吴凤英 ;
胡静 .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 13 (01) :26-28
[2]   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J].
王慧捷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 (08) :568-568
[3]   MSCTA及DSA对模型兔颈动脉狭窄的评价 [J].
刘恒方 ;
杨期东 ;
李新华 ;
宋喜明 ;
董洪林 ;
齐尚书 ;
张福全 .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07, (01) :1-4
[4]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分析 [J].
李梦 ;
陈阳美 .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06, (05) :385-389
[5]   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梗死病情及预后的量化研究 [J].
曹红 ;
孙长凯 ;
赵耿毅 ;
汪秋艳 ;
刘新胜 ;
许晶 ;
陶定波 ;
唐树良 ;
黄爱莉 .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05, (02) :84-87
[6]   氯吡格雷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 [J].
顾晴 ;
陈纪林 ;
阮英茆 ;
司文学 ;
王清峙 ;
徐新林 ;
褚雁 ;
张连庄 ;
陈在嘉 .
中国循环杂志, 2004, (02) :63-66
[7]  
Inflam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 From Vascular Biology to Biomarker Discovery and Risk Prediction[J] . Packard, René R S,Libby, Peter.Clinical Chemistry .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