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服务提供:超越“碎片化”的协同供给之道——成都市公共服务的统筹改革及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启示

被引:37
作者
汪锦军
机构
[1] 浙江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
[2] 浙江省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农村; 公共服务; 合作; 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4.6 [农业生产服务组织];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在农村公共服务中,传统的单一供给模式面临着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它集中表现在政府主导的供给模式的官僚化困境、自主供给模式的资源困境和委托供给模式的监督困境。而且,这些传统的供给模式在公共服务供给中过于碎片化,无法为农村公共服务提供整体协调的机制安排。为此,需要寻求改革的突破口,从而构建一种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本文通过对成都市村级公共服务统筹改革设计的分析,探讨政府如何通过统筹协同的改革政策,为农村的公共服务提供构建一个多方合作和参与的治理框架。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职责同构”批判 [J].
朱光磊 ;
张志红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1) :101-112
[2]   中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贯彻执行情况探讨 [J].
欧博文 .
社会主义研究, 1994, (05) :61-65
[3]  
农村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为什么错了[N]. 贺雪峰.南方周末. 2008 (C17)
[4]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徐勇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