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考

被引:43
作者
梁丽娟
葛颜祥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泰安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环境降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05 ; 020106 ;
摘要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以价值,不仅是环境降压的出口,而且有利于缩小区际差距,促进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也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应遵循“谁利用谁补偿,谁受益(损害)谁付费”的原则,实现对生态功能或价值形式补偿或实物形式的补偿。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一是解决补偿支付者和接受者的问题,二是解决补偿强度的问题,三是解决补偿渠道的问题。在补偿主体明确、补偿强度合理的前提下,分别建立起以流域、产业、资源开发利用者、全体公民、代际成员为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社会和谐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思考 [J].
蔡邦成 ;
温林泉 ;
陆根法 .
生态经济, 2005, (01) :47-50
[2]   生态经济的制度机制研究 [J].
王孔雀 ;
胡仪元 .
生态经济, 2004, (S1) :76-79
[3]   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 [J].
毛显强 ;
钟瑜 ;
张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 (04) :40-43
[4]   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J].
吴晓青 ;
陀正阳 ;
杨春明 ;
洪尚群 ;
曾广权 ;
夏丰 ;
陈国谦 ;
叶文虎 ;
段昌群 .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2, (02) :18-21
[5]   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 [J].
洪尚群 ;
吴晓青 ;
段昌群 ;
陈国谦 ;
叶文虎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1, (S2) :40-42
[6]   区域非均衡增长与协调发展的新思考 [J].
洪尚群 ;
叶文虎 ;
陈国谦 ;
毛峰 ;
张世秋 .
生态经济, 2001, (04) :9-12
[7]  
环境经济学[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德)霍斯特·西伯特(HorstSiebert)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