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被引:216
作者
张杰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
关键词
农户的信贷需求; 国家; 农村社会与小农家庭; 农贷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中国农贷制度是一个迄今尚未破解的谜团,本文试图在梳理既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为破解这一谜团提供一个长期视角。与既有的大多数研究相比,本文的讨论侧重于农贷制度的需求层面。本文的讨论发现,中国农户的融资次序耐人寻味,主要表现为,在农业收入不足以抵补维生成本时,首先考虑增加非农收入,其次才寻求信贷支持。就信贷支持而言,先争取国家农贷,再谋求民间熟人信贷,最后是高利信贷。本文的研究还揭示出,在中国,长期以来,国家与农户在分割有限农村剩余过程中存在一种脆弱的平衡,而国家农贷制度的基本功能则是维持这种平衡。由于这种平衡的维持具有节约国家管理与控制社会经济活动的效用,因此单方面改变国家农贷制度功能(如商业化)的努力注定要无功而返。此外,中国目前以民间借贷为主的农贷格局具有很强的内生性、路径依赖性和合理性,在政策上切忌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其进行改造。从长远看,决定中国农贷制度改革与发展绩效的根本因素是农户收入的增加与农业经济的进步,而不是决策层改造现存农贷制度的决心与努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中介及其演进: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J].
张杰 .
管理世界, 2001, (05) :90-100+215
[2]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 [J].
谢平 .
金融研究, 2001, (01) :1-13
[3]  
二重结构与制度演进——对中国经济史的一种新的尝试性解释.[J].张杰.社会科学战线.1998, 06
[4]  
经济变迁中的金融中介与国有银行.[M].张杰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农民、市场与社会变迁.[M].侯建新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6]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M].阿风等译;黄仁宇著;.三联书店.2001,
[7]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美)黄宗智著;.中华书局.2000,
[8]  
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M].葛剑雄译;何炳棣著;.三联书店.2000,
[9]  
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林毅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  
家庭论.[M].(美)加里·斯坦利·贝克尔(GaryStanleyBecker)著;王献生;王宇译;.商务印书馆.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