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分析中的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

被引:14
作者
吴培新
机构
[1]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关键词
VAR模型; 格兰杰因果检验; 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量; 信贷规模;
D O I
10.19523/j.jjkx.2008.05.002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F820 [货币理论];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摘要
货币政策一般认为,作为金融数量指标的货币供应量在宏观经济和政策分析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而排斥另一重要金融数量指标——信贷规模的作用。本研究试图利用我国自1998年以来的经济金融数据,通过计量方法,比较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作为核心金融指标的适用性,发现:(1)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各自在不同意义上都是最稳定的,并且,各自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一样规则而稳定,没有证据表明何者更具优势;(2)在同时引入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时,大大提高了对实体经济的解释能力;(3)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依存于信贷规模的变化,表明信贷规模在我国经济金融中占据地位。这些结论对于理解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有意义的,表明至少在做货币政策分析时,应同时关注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这两个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货币供应量和贷款仍是当前合适的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J].
莫万贵 ;
王立元 .
经济学动态, 2008, (02) :50-54
[2]   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证检验 [J].
吴培新 .
上海金融, 2007, (09) :35-38
[3]   货币流通速度不稳定不能成为否定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依据 [J].
黄安仲 ;
毛中根 .
经济评论, 2006, (03) :76-81
[4]   货币渠道与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J].
蒋瑛琨 ;
刘艳武 ;
赵振全 .
金融研究, 2005, (05) :70-79
[5]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
夏斌 ;
廖强 .
经济研究, 2001, (08) :33-43
[6]  
货币理论与政策[M].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卡尔·E.沃什(CarlE.Walsh)著, 2004
[7]  
货币经济学手册[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美)本杰明·M.弗里德曼(BenjaminM.Friedman), 2002
[8]  
Credit, 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 . Ben S. Bernanke,Alan S. Blinder.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 19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