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权益的地区差异——基于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外来工的问卷调查

被引:85
作者
刘林平
雍昕
舒玢玢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
关键词
外来工; 劳动权益; 地区差异; 珠三角; 长三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如何正确处理劳资关系,保护外来工(农民工)权益已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外来工劳动权益的现有研究中,地区差异是一个尚未得到应有重视的议题。依据对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外来工大规模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在31项有关权益保障的重要指标中,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有22项存在显著差异,除工伤保险和带薪休假外,其余20项,长三角均好于珠三角地区,特别表现在工资水平、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购买率和工作环境等方面。在控制人力资本和企业特征之后,两地仍然存在重要的地区差异。引起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珠三角最低工资标准低于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劳动合同法》的落实力度不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企业中本地人所占比例较长三角地区低,人口密度和结构影响了企业管理制度。研究认为,长三角地区企业更多采用"人情型"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不是通过企业所有制性质来体现,而是与本地工人比例密切相关。尝试用"地域—社会—文化"的解释思路,并以地方公民身份等概念观照影响劳动权益地区差异的制度环境,有助于对问题的把握。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23+222 +222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代工产业中的劳工团结 以兴达公司员工委员会试验为例 [J].
黄岩 .
社会, 2008, (04) :20-33+222
[2]   中国农民工最新生存状况研究——基于765名农民工调查数据的分析 [J].
简新华 ;
黄锟 .
人口研究, 2007, (06) :37-44
[3]   跨国公司行为守则与中国外资企业劳工标准——一项“跨国—国家—地方”分析框架下的实证研究 [J].
余晓敏 .
社会学研究, 2007, (05) :111-132+244
[4]   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 [J].
李培林 ;
李炜 .
社会学研究, 2007, (03) :1-17+242
[5]  
中国农民工问题: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J]. 郑功成,黄黎若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6(06)
[6]   工资福利、权益保障与外部环境——珠三角与长三角外来工的比较研究 [J].
万向东 ;
刘林平 ;
张永宏 .
管理世界, 2006, (06) :37-45
[7]   伤残农民工:无法被赋权的群体 [J].
郑广怀 .
社会学研究, 2005, (03) :99-118+243
[8]   企业性质、政府缺位、集体协商与外来女工的权益保障 [J].
刘林平 ;
郭志坚 .
社会学研究, 2004, (06) :64-75
[9]   珠江三角洲外来农民工状况 [J].
“外来农民工”课题组 .
中国社会科学, 1995, (04) :92-104
[10]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蔡禾,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