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与经济增长

被引:182
作者
徐现祥
刘毓芸
肖泽凯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
关键词
方言多样性; 经济增长; 文化;
D O I
10.16513/j.cnki.cje.2015.02.001
中图分类号
H17 [方言];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0201 ; 020105 ;
摘要
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进展强调,文化是解释经济增长的更深层次的力量。中国尽管有统一的书写语言,但是发音"南腔北调",方言众多。基于此,本文拟考察多样的方言是否会影响知识技术的传播,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首先,本文根据《汉语方言大词典》中2113个县级以上观测单元所使用的汉语方言,构建了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方言多样性指数。该指数基于地域而非个体,可以更干净地识别方言作为文化代理变量的影响。接着,本文实证发现,方言多样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他因素不变时,消除方言多样性可使人均产出提高多达30%;机制是方言多样性阻碍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最后,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可能的测量问题、内生性问题及地形、宗教等可能的遗漏变量问题,本文的发现依然稳健。
引用
收藏
页码:1 / 32
页数:3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基于分县尺度的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游珍 ;
张景华 .
地理学报, 2014, 69 (06) :723-737
[2]   社会资本、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 [J].
陆铭 ;
李爽 .
管理世界, 2008, (09) :161-165+179
[3]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J].
封志明 ;
唐焰 ;
杨艳昭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07, (10) :1073-1082
[4]   中国省区三次产业资本存量估计 [J].
徐现祥 ;
周吉梅 ;
舒元 .
统计研究, 2007, (05) :6-13
[5]   “人以群分”:非市场互动和群分效应的文献评论 [J].
陆铭 ;
张爽 .
经济学(季刊), 2007, (03) :991-1020
[6]   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 [J].
范俊军 ;
宫齐 ;
胡鸿雁 .
民族语文, 2006, (03) :51-61
[7]   少数民族语言危机与语言人权问题 [J].
范俊军 .
贵州民族研究, 2006, (02) :51-55
[8]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界定与分类 [J].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
宏观经济研究, 2002, (11) :37-39+59
[9]   《汉语方言大词典》简评 [J].
谢自立 .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3) :7-12
[10]  
汉语方言大词典[M]. 中华书局 , 许宝华,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