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化及影响机制

被引:15
作者
田山川 [1 ,2 ]
张文忠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钢铁工业; 空间格局; 集聚; 变异系数; 产业集中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3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性原材料工业,对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支撑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会反作用于钢铁工业,促进其持续发展。由于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钢铁工业的空间格局因而呈现出分异。通过计算1985-2006年的钢产量的变异系数,探讨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由集中转向扩散然后再次集聚的演化特征。20世纪70年代-80年代早期,中国钢铁工业主要集聚于辽宁、上海和湖北等少数省市;1985-2002年间,中国钢铁工业的空间分布逐渐向华北和华东地区扩散,钢铁工业的非均衡化发展态势有所缓和;2002年以后,这一空间格局逆转为向沿海地区特别是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集聚,中国钢铁工业的非均衡化发展态势再次加剧。其次,通过考察钢铁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在企业视角下考察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的演化。最后,探讨了引导中国钢铁工业空间格局演化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市场需求、投资、原材料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等因素在这一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7 / 54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 [J].
刘慧 .
地理研究, 2006, (04) :710-718
[2]   中国钢铁产业的集中度、布局与结构优化研究——兼评2005年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J].
徐康宁 ;
韩剑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2) :37-44
[3]   新世纪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及其愿景 [J].
陈汉欣 .
经济地理, 2006, (01) :6-10
[4]   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及对我国钢铁工业的影响 [J].
张晓平 ;
张青云 .
世界地理研究, 2005, (02) :80-86
[5]   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 [J].
梁进社 ;
孔健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409-413
[6]  
现代工业地理学.[M].王缉慈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7]  
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M].陆大道等 著.科学出版社.1990,
[8]  
日本钢铁工业地理.[M].张文奎等 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981,
[9]  
美国重工业地理.[M].(苏)戈赫曼(В.М.Гохман)著;邵清于等译;.三联书店.1958,
[10]  
苏联工业地理.[M].(苏)斯杰潘诺夫(П.Н.Степанов)著;韩春华译;.三联书店.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