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魏会平 [1 ]
刘圣君 [2 ]
刘艳凯 [1 ]
姜华 [1 ]
机构
[1] 河北北方学院医学院
[2] 河北北方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当归注射液;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微循环; 血流量; 血液流变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5 [中药实验药理];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探讨当归注射液(APS)对大鼠实验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颈静脉注射Dex-tran 500复制大鼠实验性DIC模型,采用肠系膜微循环观察、器官微区血流和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观察APS对DIC大鼠微血管口径、器官微区血流量、血黏度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DIC时,微循环明显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收缩、微血流变慢和血细胞聚集,APS治疗后,微血管明显扩张,其流态和血细胞聚集积分值明显低于NS组(P<0.05);APS和NS组均能改善胃、肠、肝的微区血流量,但前者效果优于NS(P<0.05);APS治疗后,血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和聚集率明显低于NS治疗组,且红细胞变形能力明显增强(P<0.05)。结论APS通过扩张微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降低血粘度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干预DIC的转归。
引用
收藏
页码:1606 / 160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当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夏泉 ;
张平 ;
李绍平 ;
王一涛 .
时珍国医国药, 2004, (03) :164-166
[2]   麻醉大鼠肠淋巴循环的研究 [J].
刘艳凯 ;
牛春雨 ;
赵自刚 ;
张静 .
微循环学杂志, 2000, (01) :4-6+73
[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回顾与展望 [J].
盛志勇 .
解放军医学杂志, 1996, (01) :3-4
[4]  
微循环方法学[M]. 原子能出版社 , 田牛等著, 1993
[5]  
Systemic Inflammation and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Early Stage of ALI and ARDS: Role of Neutrophil and Endothelial Activation[J] . Satoshi Gando,Takashi Kameue,Naoyuki Matsuda,Atsushi Sawamura,Mineji Hayakawa,Hirokatsu Kato.Inflammation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