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171
作者
巩杰
陈利顶
傅伯杰
李延梅
黄志霖
黄奕龙
彭鸿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系统生态重点实验室北京,北京,北京,兰州,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 植被恢复; 生态重建;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4.0472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提高是全球生物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黄土丘陵小流域持续利用2 5年后的荒草地、山杏林地、农地、油松林地、灌木林地和撂荒地土壤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质量有很大影响 ;植被恢复重建和农地撂荒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提高土壤质量 ;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将降低土壤质量并引起土壤退化 ;灌丛有明显的肥力岛屿作用 ;撂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肥土壤 .随着“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还草”和生态重建工程的开展 ,在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 ,建植灌木、种植牧草、农地撂荒和自然恢复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292 / 22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岷江上游高原植被类型与景观特征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马克明 ;
刘国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1) :26-30
[2]   科尔沁沙地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对土壤质量性状的影响 [J].
苏永中 ;
赵哈林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0) :1681-1686
[3]   黄土高原生物利用型土壤干层的水文生态效应研究 [J].
黄明斌 ;
杨新民 ;
李玉山 ;
不详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3, (03) :119-122
[4]   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 [J].
张华 ;
张甘霖 ;
漆智平 ;
赵玉国 .
土壤学报, 2003, (02) :186-193
[5]   坡面土地利用方式与景观位置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J].
刘世梁 ;
傅伯杰 ;
吕一河 ;
陈利顶 ;
马克明 .
生态学报, 2003, (03) :414-420
[6]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J].
王军 ;
傅伯杰 ;
邱扬 ;
陈利顶 ;
余莉 .
生态学报, 2002, (08) :1173-1178
[7]   近20年太湖流域典型区土壤养分时空变化及驱动机理 [J].
陈浮 ;
濮励杰 ;
曹慧 ;
彭补拙 ;
杨桂山 ;
周生路 .
土壤学报, 2002, (02) :236-245
[8]   新疆库尔勒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研究 [J].
陈浮 ;
濮励杰 ;
彭补拙 ;
包浩生 .
生态学报, 2001, (08) :1290-1295
[9]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延安市羊圈沟流域为例 [J].
傅伯杰 ;
陈利顶 ;
马克明 .
地理学报, 1999, (03) :51-56
[10]   黄土高原人工林小老树成因分析 [J].
韩蕊莲 ;
侯庆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6, (04)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