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

被引:24
作者
侯纯光
程钰
任建兰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新五化”; 耦合度; 协调度; 时空演变; 山东省;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6.10.009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及绿色化(以下简称"新五化")提出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在解析"新五化"的理论内涵与协调发展机理的基础上,采用数理模型、定量分析和地理学空间分析的方法,结合"新五化"协调发展模型,研究2000—2013年山东省"新五化"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山东省"新五化"综合发展水平上升速度较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增长较快,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水平较低;2山东省"新五化"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介于0.703~0.980之间,属于中高度耦合水平,山东省"新五化"协调发展测度介于0.301~0.823之间,协调发展等级不高;3从"新五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来看,济南、淄博、青岛、威海等鲁中、鲁东地区"新五化"耦合度和协调度较高,菏泽、聊城、滨州、德州、临沂、日照等鲁西、鲁北、鲁南地区"新五化"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较低。研究从促进五化同步发展、加强五化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制定区域化的五化发展战略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60 / 6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ESDA和GWR的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四化协调发展时空分异格局 [J].
胡艳兴 ;
潘竟虎 ;
陈蜒 ;
张建辉 .
经济地理, 2015, 35 (05) :45-54
[2]   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演进、个案解析与现实选择 [J].
姜松 ;
王钊 ;
周宁 .
农业经济问题, 2015, 36 (01) :30-37
[3]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有界性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省市面板数据 [J].
张向宁 ;
孙秋碧 .
经济问题, 2015, (01) :84-88
[4]   信息化能提高中国工业部门技术创新效率吗 [J].
韩先锋 ;
惠宁 ;
宋文飞 .
中国工业经济, 2014, (12) :70-82
[5]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测度 [J].
徐维祥 ;
舒季君 ;
唐根年 .
经济地理, 2014, (09) :1-6
[6]   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性测度分析 [J].
陈耀 ;
周洪霞 .
经济纵横, 2014, (06) :43-49
[7]   中国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耦合格局及其变化机制分析 [J].
王瑜炜 ;
秦辉 .
经济地理, 2014, 34 (02) :93-100
[8]   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及类型 [J].
龙冬平 ;
李同昇 ;
苗园园 ;
于正松 .
地理学报, 2014, 69 (02) :213-226
[9]   三化协调与四化同步:中原经济区的战略选择 [J].
王发曾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13, (05) :36-40
[10]   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 [J].
郭丽娟 .
统计与决策, 2013, (11) :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