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轿车工业

被引:28
作者
谢伟
机构
[1]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全球生产网络; 轿车工业; 竞争战略; 创新;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6.12.008
中图分类号
F426.471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本文系统化地考察了中国两类轿车制造企业的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理解本土企业获得“渔鱼”能力的过程,发现本土企业目前尚存的弱点,以防止对本土企业的“捧杀”。该研究也有助于我们了解通过合资方式培育技术能力的局限性,将有助于未来轿车工业发展政策的制定。本文的学术贡献是识别了本土和合资企业在学习行为和创新策略方面的五项关键差异:(1)合资企业创新是“当地适应”型的,合资企业所建立的创新能力是“针对本土市场的设计变动”能力;本土企业创新是“无中生有”型,其在创新能力建立方面,首先建立的是整车和关键子系统的集成及匹配能力,处于轿车产品开发过程的前端;(2)在结盟对象方向,合资企业结盟的是国外整车制造商,本土企业结盟的是国外独立技术供应商;(3)本土企业采用了更为开放的零部件配套圈;(4)本土企业的生产能力学习机制更多地具有非正式机制的特点;(5)本土和后发合资企业采用了低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7+103 +103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力帆造车“路线图” [J].
赵水忠 .
IT经理世界, 2006, (02) :32-34+8
[2]   “奇瑞”揭穿了我国汽车工业的两个神话 [J].
金履忠 .
中国工程科学, 2004, (09) :9-13
[3]   中国家电企业的竞争优势——格兰仕的案例研究 [J].
毛蕴诗 ;
欧阳桃花 ;
魏国政 .
管理世界, 2004, (06) :123-133
[4]  
吉利汽车:从学习到超越[J]. 王晓玲.商务周刊. 2004(06)
[5]   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 [J].
路风 ;
慕玲 .
管理世界, 2003, (12) :57-82+155
[6]   中国企业的高起点经营——基于海尔的案例分析 [J].
欧阳桃花 .
管理世界, 2003, (02) :116-126
[7]   寻求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宝钢在汽车板市场赢得竞争优势过程的分析 [J].
路风 ;
张宏音 ;
王铁民 .
管理世界, 2002, (02) :110-127
[8]   格兰仕集团的成长、战略与核心能力 [J].
康荣平 ;
柯银斌 .
管理世界, 2001, (01) :189-195
[9]  
我的汽车生涯[M]. 人民出版社 , 陈祖涛口述, 2005
[10]  
“Core Capabilities andCore Rigidi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2 Leonard-Barton,Doroth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