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低能见度特征分析

被引:29
作者
周巧兰 [1 ,2 ]
束炯 [1 ]
王坚捍 [3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重点GIS实验室
[2] 上海师范大学环境生态重点实验室
[3] 上海中心气象局
关键词
低能见度; 边界层; 气溶胶; 累积百分率;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9.02.003
中图分类号
P427.23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上海机场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同时段的探空资料、大气污染资料,分析了上海地区低能见度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以及影响低能见度的天气因子和大气污染浓度,结果表明:低能见度在12月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1月、11月,6-9月出现最少;05:00-08:00出现频率最高,维持时间在1-5 h内的累积频率达到84.4%。降水、雾、霾等是造成低能见度的天气因子。低能见度日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冬季大气边界层稳定比例较高、多层逆温频繁发生、混合层高度低,是上海地区低能见度发生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上海市大气能见度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 [J].
段玉森 ;
束炯 ;
廉丽姝 ;
孙娟 ;
陈端伟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4) :460-464
[2]  
大气污染对城市能见度影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束炯,李莉,张玮,孙娟,鲁小琴,唐琳,邵德民.上海环境科学. 2003(11)
[3]  
大气污染对城市能见度影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束炯,李莉,张玮,孙娟,鲁小琴,唐琳,邵德民.上海环境科学. 2003 (11)
[4]   雾对城市边界层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J].
徐怀刚 ;
邓北胜 ;
周小刚 ;
王强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70-176
[5]  
气候统计原理与方法[M]. 气象出版社 , 马开玉等主编, 1993
[6]  
现代运输机航空气象学[M]. 气象出版社 , 陈廷良主编,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