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广州城中村传统宗族文化的重构

被引:27
作者
陶伟 [1 ,2 ]
程明洋 [3 ]
符文颖 [1 ]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3] 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广州城中村; 空间句法; 祠堂; 宗族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祠堂是中国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传统的宗族文化经历着重构。以广州城中村猎德、珠村内的祠堂及其所承载的宗族文化为考察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两个代表性祠堂的空间形态特征与村民生活及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阐释后发现:1祠堂空间作为承载传统宗族文化的"场域",其空间形态与村民行为模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重建后的猎德祠堂为了适应新的功能需求,在空间形态上呈现出与珠村古祠堂明显的差别;2在转型时期宗族文化的重构体现在祠堂传统的祭祀活动正在逐渐被娱乐活动所取代,休闲和宴席成为村民在祠堂中的主要活动事项,与古祠堂相比,猎德新建祠堂已成为一个面向社会的盈利性场所;3作为宗族文化景观的代表,祠堂空间形态演变反映出村民行为模式的改变,正是宗族文化衰退、重构的直观明证;4 20世纪以后在夫妇制家族时代,村民的宗族意识在逐渐衰退,尤其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当村落整体文化环境及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发生巨变时这种衰退会加速。对承载传统文化的"场域"和聚落环境的探讨不仅为社会转型期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城市更新提供了有益启示,也为深层次理解建筑及其环境的"文化基因"提供了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987 / 200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空间句法的商品交易市场空间结构——以义乌国际商贸城为例 [J].
陈华杰 ;
石忆邵 .
地理学报, 2011, 66 (06) :805-812
[2]   旅游影响下少数民族节日的文化适应与重构——基于哈尼族长街宴演变的分析 [J].
唐雪琼 ;
钱俊希 ;
陈岚雪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835-844
[3]   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 [J].
周国华 ;
贺艳华 ;
唐承丽 ;
于涛 ;
肖国珍 .
地理学报, 2011, 66 (04) :515-524
[4]   基于约束性CA方法的北京城市形态情景分析 [J].
龙瀛 ;
沈振江 ;
毛其智 ;
党安荣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643-655
[5]   从晚清宗祠建筑看岭南建筑的地域性特征——以番禺邬氏大宗祠为例 [J].
王铬 ;
沈康 .
美术学报, 2010, (02) :52-56
[6]   东北地区古代城市空间形态发展背景与进程 [J].
郐艳丽 .
地理科学, 2010, 30 (01) :8-14
[8]   国外城市形态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J].
段进 ;
邱国潮 .
城市规划学刊, 2008, (05) :34-42
[9]   民族文化重构试论——以贵州布依族为例 [J].
杨昌儒 .
贵州民族研究, 2008, (01) :66-71
[10]   长沙城市形态与用地类型的时空演化特征 [J].
陈群元 ;
尹长林 ;
陈光辉 .
地理科学, 2007, (02) :273-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