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政治互动:网民政治话语运用与政府回应模式

被引:66
作者
李锋 [1 ]
孟天广 [2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
[3] 清华大学数据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政治话语; 集体认同; 策略表达; 政府回应模式;
D O I
10.14086/j.cnki.wujhs.2016.05.015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H136 [现代词汇];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0501 ; 050103 ;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公众与政府互动的重要平台。本研究以人民网地方政府留言板为例,采集了2008-2014年21万发帖,从身份认同和政治价值取向两个角度来探索公众在网络平台的表达行为模式与政府的回应模式。研究发现,公众更愿意使用与工作、居住地等相关的集体认同表述(内集体话语),而不愿使用个体话语或者更宏大的集体认同(泛集体话语)表达诉求,政府对内集体话语的回应高于后两者。在政治价值取向上,民主话语、贤能话语和混合话语表达并存,民主话语多于贤能话语,政府对贤能话语的回应最高,民主话语次之,无取向话语最低。总之,网民具备策略性表达诉求的可能,基于内集体话语、贤能话语或民主话语的诉求均提升了政府回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公众如何定义民主:理论分歧与实证测量 [J].
王衡 .
国外理论动态, 2015, (08) :36-45
[2]   网络空间的政治互动:公民诉求与政府回应性——基于全国性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 [J].
孟天广 ;
李锋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03) :17-29
[3]   论我国政府对网络民意的回应 [J].
许玉镇 ;
吴兴识 .
长白学刊, 2014, (01) :22-28
[4]   网络参与下地方政府决策回应的逻辑分析——以宁波PX事件为例 [J].
翁士洪 ;
叶笑云 .
公共管理学报, 2013, 10 (04) :26-36+138
[5]   “选择性回应”:网络条件下的政策参与——基于留言版型网络问政的个案研究 [J].
张华 ;
仝志辉 ;
刘俊卿 .
公共行政评论, 2013, 6 (03) :101-126+168
[6]   什么是中国文化中有效的权威?——评白鲁恂《亚洲权力与政治》一书 [J].
方朝晖 .
开放时代, 2013, (03) :198-213
[7]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特征分析 [J].
刘彦芬 .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02) :92-96
[8]   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实践创新 [J].
曹劲松 .
南京社会科学, 2011, (04) :97-103
[9]   先秦儒家人格教育思想的主体性意蕴 [J].
叶飞 .
道德与文明, 2011, (01) :99-102
[10]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结构的验证性研究 [J].
王永丽 ;
时勘 ;
黄旭 .
心理科学, 2003, (06) :996-999